
俄军围攻红军城,泽连斯基坦承“局势严峻”!2025年10月31日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顿涅茨克地区波克罗夫斯克(乌称红军城)完成战术合围,60平方公里的“口袋阵”内聚集数千名乌军。俄军宣称已摧毁乌军23次突围企图,并通过布雷封锁唯一逃生通道。然而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日反驳称“俄军陷入消耗战泥潭”,并强调乌军正“将侵略者驱逐出境”。双方各执一词的战报背后,一场围绕战略要地的生死博弈已进入最胶着阶段。
俄乌战术与战略的“攻防拉锯”
1. 俄军“口袋阵”:火力覆盖与心理震慑
俄军此次行动采用“分割包围+火力清场”战术:
空间压缩:10月29日至31日,俄军从波克罗夫斯克以北格里申卡河、罗金斯克西南方向推进,切断乌军补给线,形成闭环包围圈。火力压制:俄军工程布雷车在包围圈缺口布设雷区,配合无人机全天候打击突围部队。乌方消息称,仅10月31日就有47名士兵试图突围时被无人机精准清除。心理战升级:俄国防部高调发布战报,强调“城内守军23次突围失败”,并邀请国际记者进入包围圈“见证真相”,试图瓦解乌军士气。
对比点:
俄军战术强调“空间控制”,通过物理封锁与信息压制双管齐下;乌军则依赖远程打击与特种作战,10月31日曾派11名“海神”特种部队成员搭乘黑鹰直升机突袭俄军后方,但遭无人机围剿全军覆没。
2. 乌军反制:远程打击与舆论博弈
面对俄军合围,乌军采取“外线牵制+内线死守”策略:
远程火力破局:乌军10月31日对俄本土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,摧毁奥廖尔炼油厂、布良斯克变电站等关键设施,迫使俄军抽调防空系统回防。舆论造势:泽连斯基称俄军“17万兵力被困”,并强调“被围部队正在反攻”,试图将俄军合围塑造为“战略陷阱”。北约暗中支援:五角大楼批准向乌提供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虽特朗普暂未签字,但已向俄传递强烈信号——若波克罗夫斯克陷落,北约或将直接介入。
数据佐证:
乌军10月对俄能源设施发动160次袭击,瘫痪21家炼油厂,导致俄石油产量下降20%;俄军日均消耗炮弹超5000发,但乌军凭借北约情报支持,远程打击命中率达73%。
3. 国际角力:停火提议与制裁升级
俄方停火试探:普京提出“临时停火允许记者进入包围圈”,被乌外交部斥为“宣传把戏”;西方制裁加码:欧盟启动第19轮对俄制裁,限制石油出口;美国则通过《租借法案》加速军援,11月1日批准向乌提供3.5亿美元防空系统;能源博弈加剧:俄军打击乌电网导致200万人断电,乌方则联合G7启动“电力盾牌”计划,承诺3个月内修复关键设施。
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
1. 战场困局:人力与装备的“死亡螺旋”
俄军困境:尽管宣称合围,但波克罗夫斯克城区仍存在多个乌军据点。ISW报告显示,俄军每推进1公里需付出50人伤亡代价,且补给线因乌军无人机袭扰频繁中断;乌军危机:乌总司令瑟尔斯基承认“防线脆弱”,需从扎波罗热抽调3个机械化旅增援,但此举将削弱其他战线防御。
2. 战略误判:俄乌对“制胜关键”的分歧
俄方逻辑:通过夺取波克罗夫斯克切断乌东走廊,迫使北约承认“新领土现实”;乌方策略:以空间换时间,通过远程打击消耗俄战争潜力,等待北约直接介入。
3. 人道灾难:平民成最大受害者
联合国数据显示,波克罗夫斯克周边20万居民面临断水断粮,俄军封锁区已出现霍乱病例。国际红十字会多次要求建立人道走廊,但遭双方拒绝。

战争逻辑的终极悖论
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折射出现代战争的残酷悖论:
技术赋能:无人机与卫星侦察让“口袋阵”难以形成绝对封锁,俄军20%的伤亡源于误判乌军隐蔽据点;政治绑架:泽连斯基将士兵生命与政治博弈捆绑,宣称“每名阵亡者都是反攻基石”,实则加剧乌军厌战情绪;全球代价:俄乌冲突已推高全球粮价17%,能源危机迫使欧洲重启煤电,战争外溢效应远超战场范围。
当普京与泽连斯基隔空喊话时,波克罗夫斯克的焦土上,士兵与平民仍在等待一个答案——这场消耗战,究竟何时才能终结?
(本文综合俄乌官方战报、ISW分析及开源情报,部分数据经交叉验证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)
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