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张冬梅
今年52岁的刘延桥,是吉林石化电石厂新环氧乙烷装置化工三班班长。在班组员工心里,这位拥有30余年工作经验的老大哥,就像最结实的钢架,稳稳托举起装置的安全与质量。
30万吨/年环氧乙烷新装置建设初期,正是问题隐患的高发期。刘延桥揣着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图纸,几十米高的装置,他一天能爬上爬下七八趟,有时蹲在管线堆里一琢磨就是两个小时,安全帽下的脸晒得黝黑。用他的话说:“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,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效益。”
在施工现场,刘延桥是出了名的“严”。有一次,新员工没系好安全带就想上脚手架,他隔着20米就吼开了:“下来!命是自己的,规矩是保命的!”有人觉得他太较真。他拿着以前的事故案例现场分析:“万一出了事,怎么对得起你们的家人?”本着始终如一的负责态度,他带领班组成员在现场查出60多项问题、4项重大隐患,每一条都写着发现时间、整改措施和复查结果。大家感慨地说:“桥哥的眼睛比探照灯还亮,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安全隐患,全被他的火眼金睛揪了出来!”
在作业期间,刘延桥是有口皆碑的“细”。调节阀调校时,他带领团队精准调试,确保每台阀门控制精度达到最优。大机组K-201试机,他提前组织班组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润滑系统、电气线路、仪表参数逐一核对,并带队完成精细化分段干气密封吹扫,彻底清除了每个角落的杂质。实时监测过程中,他紧盯压力波动曲线,同时借助白布靶板直观检测排气洁净度,用双重标准严控吹扫质量,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瑕疵。
在班组生活中,刘延桥是大家公认的“暖心桥”。有个新入职员工第一次上装置高塔,不免腿发软,他陪着爬了三趟,边走边教,怎么抓扶手、怎么踩踏板。还有新员工问老同事:“咱们班咋总这么齐心?”老同事指着窗外刘延桥汗流浃背检查管线的身影说:“示范比啥都有说服力,他早已把‘担当’两个字写在了每一条管线、每一台设备、每一个平凡的日夜里。有桥哥在,大伙心里踏实,劲儿也足。”
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