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沙街头刚刚响起“胜利”的号角,七千名武装人员突然从各个地下隐匿网络走到地面上露个头,想再次接管加沙城内民众的社会秩序。就在烟火尚未散尽之时,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冷不丁砸了下来——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,哈马斯马上要被解除武装。
这一幕,实在令人唏嘘,哈马斯“阅兵礼”还没走完队形,华盛顿的“缴枪不杀”口号已经传到中东。
哈马斯的大批武装人员露头,其实不仅是庆祝,更是一场“存在声明”。经历两年战火、数次停火与复燃,能在街头公开列阵,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“活着的胜利”。7000人动员、五位新军官走马上任,既是以此鼓舞士气,也是对外宣示:“以军撤了,但加沙这片地方我们说了算。”
然而,刚刚亮相的“重建力量”,马上迎来来自白宫的“解除武装通知”。特朗普在与阿根廷总统米莱会面时语气笃定:“在我的要求下,他们会解除武装,这是别人亲口告诉我的。”随即又补了一句“他们通过中间人告诉我的。”特朗普还称,称如果哈马斯不自愿解除武装,美国将“迅速且可能以暴力手段”强行解除其武装。这不是“缴枪不杀”是什么?
加沙和平的节奏,比哈马斯重新展示武力的鼓点奏得还快。
用7000武装人员展示武力只是表象,哈马斯真正的意图是重新掌控加沙。在以军撤退的真空期,哈马斯迅速部署便装武装和“警察”部队,电话短信齐发的动员令要求清除“通敌者”和“违法者”。路透社与 BBC 的报道都提到,街头的公开处决和武装巡逻,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。
这场“肃清行动”表面是恢复治安,实则是秩序的再分配。谁掌控街头,谁就掌控援助;谁控制援助,谁就重新拥有政治合法性。阅兵、修路、清理瓦砾,这些象征重建的动作,其实是一场“战后权力回收工程”。哈马斯能成功掌权吗?
短期来看,哈马斯通过武装和街头秩序确实可以快速掌握局部权力,尤其是在混乱期。但长期看,变数太多。对以色列来说,哈马斯本质上仍是敌对组织。即便哈马斯短期控制了加沙的街头秩序,只要有组织的武装存在,以色列就会认为这是潜在威胁。
其实特朗普的“和平调停”一直是同一个套路:先宣布成功,再等待现实配合。尽管其12日在以色列连道3遍“战争结束了”,但局势仍旧是危机四伏,漏洞百出。
这次也不例外。“哈马斯已同意解除武装”的说法,既无法验证,也无哈马斯承认,却唯独跟特朗普所提出的“20点计划”打了个完美的配合。
“缴枪不杀”听起来仁慈,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是顺从的象征;不交枪,就面临严厉后果。
当谈判桌上的和平需要一方“交出武器”才能成立,这场停火注定不是平等的。更讽刺的是,以色列的“撤军”并非全面撤军。特拉维夫设立的新缓冲区将继续压缩加沙,留下的“重建区域”,更像是一个被标注好的试验区:看哈马斯是否乖巧,是否听话。
在这一连串表态与反转之间,加沙的真实情况显得格外讽刺。以色列封锁边境,援助物资受限;哈马斯重返街头,开始“维持秩序”;特朗普口中的和平,被赋予了一个期限——我们批准他们一段时间的行动。注意,是批准下的一段时间。
这意味着,哈马斯的统治被暂时合法化,但合法性的基础并非民意,而是美以的外交容忍度。
这也意味着,只要一方违反许可,战争随时可以重新定义。在这样的结构下,所谓的停火其实是一种带警告的暂停。这并不是和平的开始,而只是战争进入了“静音模式”。
哈马斯万没想到,7000士兵秀武力刚结束,就收到缴枪不杀的消息。这或许正是当下中东和平进程的写照:鼓点响过,掌声未落,现实已重新装填子弹。
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