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脂高时,症状通常不明显,但它容易悄无声息地“糊住”血管。医生认为,早晨起床后是高血脂容易显现的时刻,一些不起眼的症状可能提示血脂超标。
晨起时如果感到累、麻、晕、气短等迹象,说明血脂可能较高。例如,经过一夜睡眠后本应精神饱满,但若晨起后仍感觉十分困倦、乏力,可能是血脂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、血液循环不畅,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和供氧,从而引起持续疲倦感。手脚发麻也是常见症状,因为手脚处于身体末端,本身血液供应较弱,高血脂会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麻木感。此外,血脂增高还会损害血管壁,引发炎症反应,干扰神经信号传导,加剧手脚麻木。
早上起床后感到头晕、头痛,且并非由睡眠问题或其他明显原因引起,很可能是血脂过高。血脂异常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,引发大脑短暂性缺血、缺氧,导致头晕。血脂异常还可能刺激神经,引起头痛。胸闷、气短也是常见症状,过多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,影响血液流动。心脏冠状动脉受此影响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,引发胸闷。从睡眠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时,心脏需氧量增加,胸闷症状可能更明显。
仅凭上述迹象无法确诊血脂异常,但如果出现这些表现或怀疑血脂有问题,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。血脂异常主要看四个指标:总胆固醇(TC)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和甘油三酯(TG)。其中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为关键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.6毫摩尔/升以下;冠心病、心梗、脑梗或严重颈动脉斑块患者应控制在1.8毫摩尔/升以下。
调控血脂,“吃”是重要一环。《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》为血脂异常人群的饮食给出了具体指导。建议超重或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、非肥胖的中青年血脂异常患者采用限能量膳食(每日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/3总能量)干预,推荐地中海饮食。多吃新鲜果蔬,蔬菜可焯熟清拌或水煮后吃。保证全谷物摄入量,少红肉、多白肉,吃够蛋、奶、豆、坚果。短期素食也有助于降脂,如鱼素、乳蛋素和纯素食。
主食应粗细搭配,每天摄入50~150克全谷物,可用糙米加精米的比例做成糙米饭或小米粥。每天至少摄入450~500克蔬菜,多吃深绿色菜,做菜时不油炸、不红烧。水果吃200~300克,约一个苹果或两个橘子,最好餐间吃,尽量不榨汁。每周吃两次鱼,用蒸煮炖方式烹饪。一般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建议每周吃2~3次鱼,每次50~100克,有条件的可选深海鱼。每天禽畜肉摄入量不超过75克,红肉尽量选择瘦肉部分,少吃油炸烧烤食品、动物内脏。每天食用大豆25克,相当于约250毫升豆浆或1~2块麻将大小的豆腐。每天摄入鸡蛋(含蛋黄)不超过1枚,最好吃水煮的,少吃咸蛋。烹饪时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,并搭配控油壶和不粘锅。不建议饮酒,如果想给水增添味道,可选黑咖啡或淡茶水,绿茶有助降低中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。
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